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除夕夜观看央视春晚,不仅是迎接新年的一种仪式,更是全体华人共同的心灵纽带。春晚如同年夜饭,承载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新一年的期许。2025年1月28日晚,蛇年春晚的精彩节目定将引发全国观众的热切期待。而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总台春晚,本届春晚更是渗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特别是今年特别关注的“国风舞韵”,再一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转化。
文化的极致体现——《栋梁》
2025年春晚将推出以中国古代建筑为灵感的创演秀《栋梁》,这一节目已经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节目背景以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为契机,其中结合榫卯结构、祈年殿等元素,将传统建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栋梁》的视觉设计采用了梁思成所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制成三维立体模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常沙娜教授主导设计,她不仅传承了建筑之美,更通过节目的设置让观众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栋梁》所传达的价值远不止于视觉上的享受,它也象征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作为继前几年的“中国色彩”“中国纹样”之后,总台春晚再次聚焦于中国传统建筑,努力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千手观音》到《只此青绿》的演变
回望过去,早在2005年,春晚的《千手观音》便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震撼。由21位聋哑演员组成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队,以奇妙的舞姿传达和谐与美的理念,成为了经典之中的经典。2006年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则通过三位顶尖舞者展现了松、竹、梅作为春节象征的文化意义。这种优美的艺术表达无疑为春晚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风节目在春晚舞台上脱颖而出。例如,2008年春晚的《飞天》灵感源自敦煌的飞天壁画,舞者们化身为如梦似幻的飞天,呈现出美的震撼。而在2022年春晚的《只此青绿》中,创新的叙事结构让人跨越时空,体验了一位北宋画家的创作旅程。整个舞蹈以“展卷人”的视角,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生动呈现。
《只此青绿》不仅从艺术的角度找到了新的方向,更从文化认同的层面加强了年轻观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观众们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被故事所吸引,更能感受到创作者们对传统艺术的挚爱,这正是该节目成为“长青节目”的原因。
国风舞韵的兴起,其背后是文化自信的觉醒
近年来,随着国风及国潮文化的复兴,观众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展。《唐宫夜宴》和《国色天香》在各大晚会中大放异彩,背后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次发掘。而2022年开始,年轻观众对国风文化的热情也大幅上升,以至于在各地的文化活动中,国风舞蹈和传统表演都成为了重要的标识。
参照《唐宫夜宴》,该节目通过细腻优雅的舞姿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恢宏,这不仅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更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正如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斌所说,国风和国潮现在已成为文化创作的基本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创意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正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在不断提升,无论是穿汉服的流行还是参与国风活动的热情,都体现出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因此,2025年春晚中融汇传统与现代的各种元素,不禁让人对未来的文化发展感到无比期待。
结语: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随着春晚节目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风元素,我们见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再创造和美丽绽放。2025年春晚即将展现的《栋梁》选择以文化自信为根基,继续启发观众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如观众在观看时所感受到的,春晚不仅仅是一个节目,更是连接我们共同情感的桥梁。它为每一个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化空间,使我们在其中找寻生命的意义,连接过去与未来。无论身在何地,春晚的国风舞韵都将继续伴随我们共同成长。(作者/洞见繁华)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丁薛祥讲话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