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从神秘深邃的高原湖泊到汹涌奔腾的峡谷江河,水滋养着丰富的动植物群落,也成就了这片土地“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云南的水环境保护佳绩频传,重点高原湖泊和六大水系的水质稳中向好。即便如此,在省人大代表、昆明学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徐杉看来,高原河湖保护仍有短板。
作为昆明市河湖生态健康评估与修复院士工作站理科团队负责人,徐杉一直致力于云南高原河湖的生态保护工作。她坦言:“根据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将在2025年正式展开,滇池是此次考核试点之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加快补齐水生态监测评价短板,是推进美丽云南建设、实现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举措。”徐杉认为,以往云南水质监测更多关注理化指标,对水生态系统状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研究相对薄弱。对此,她带来了3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水生态监测及数据应用的重视程度;二是要构建完善的水生态监测网络,将环境DNA监测纳入日常监测方法;三是持续开展水生态完整性评价工作。
“环境DNA的监测说起来高大上,其实简单地讲就是‘取一瓶水知一池鱼’。”徐杉介绍,从湖中采集一瓶水样,便可以分析整个湖泊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而绘制出湖泊的生态图谱。环境DNA技术不仅能直观展现湖泊的生态现状,还能为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和科学修复提供可靠依据。“全面掌握水生态系统信息,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开展科学精准的生态修复工作,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徐杉说。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丁薛祥讲话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