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全民健康生态坚定不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助力
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发扬铁军精神 筑牢生态屏障
时间:2025-02-04 11:1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综合

 2024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决定授予117个单位“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45名同志“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即日起,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开设“铁军楷模”栏目,集中展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弘扬先进,树立标杆,激励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奋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争先创优、建功立业~

 山东省济宁市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享誉海内外,也是一座大美生态之城,东部山清水秀,西部沃野平畴,南部烟波浩渺,北部大河安澜。在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守护着蓝天碧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

图片122.png

 图为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执法人员。受访者供图

 2023年以来,济宁市生态环境系统获评18个表现突出集体,60余名同志获部、省级记功或表扬,1名同志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荣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局“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成效突出奖。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们无数次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突出精准高效,在监督执法上狠下功夫

 

“监督帮扶,首先是监督,监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基础不扎实,其他工作很难取得实效。”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徐建告诉记者。

 

 清晨,天刚刚微亮,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他们“线上+线下”两个战场同时发力,创新实施跨部门深度融合攻坚机制、高值区闭环管理机制,采用“进驻式”督导等工作模式,紧盯扬尘、散煤管控等重点任务,压实“十条线”部门责任,坚持移动源“车、油、路、企”协同治理,率先在省内实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动态清零。2023年,济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三名,臭氧浓度、优良天数比例、PM2.5浓度等主要指标改善幅度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三。

“去年,我们济宁市参加生态环境部6个轮次远程监督帮扶,发现突出问题45个,我们都高效解决了。印象最深的是7月份,济宁以单独组队方式前往广州开展帮扶,那时广州正值酷暑,烈日炎炎。白天我们深入企业、工厂,细致地进行踩点,晚上我们摸黑行动,对白天发现的问题进行取证。就这么昼夜连轴干,不仅使‘线上推送+线下排查’的监督模式见到了实效,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友谊。”徐建说。

 

 突出精细管理,在清水绿岸上用情用力

 

 在南四湖畔,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守护着这片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坚决扛牢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政治责任。2023年,全市28个国省控断面、34条入湖河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干线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南四湖水质连续20年实现改善。

 工作中,他们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断面包保责任,每一项工作都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持续开展汛前、汛期、冬春季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水质安全无虞。

“我记得2022年夏季汛期,有一天傍晚突然下了一场暴雨,为了真实掌握河流水质变化趋势,我们科室人员风雨逆行,直奔河流排污口现场。途中车辆误入积水区,车子失去动力在水里沉浮,车内不停地渗入雨洪水,水位不断上升,车辆随时可能被涌来的积水掀翻。情况紧急,我们迅速下车,将车辆一点点推到安全处。随后又顶着暴雨,在齐腰深的雨洪水中排查、溯源、监测排污口。”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王鑫华回忆道。

 截至目前,济宁市已完成2223个排污(水)口溯源、分类、命名、编码和规范化整治工作。创新采用了“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治污模式,44家规模化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人工湿地。

 如今的济宁,随处可见“一湖好水随人意,藕花香时稻花香”的美景,泛舟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上,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突出精心服务,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

 

 除了日常的监管工作,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还积极组织开展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探索,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省生态文明强县两个,累计总数量全省第一。同时,他们还通过精准指导,帮扶企业提升治污水平,全市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数量达到108家,总数量全省第一。持续优化提升发展方式,在全省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中期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全省第一名。

 在这场与污染的较量中,一个个的“百分百”、“全省第一”,饱蘸着全市生态环境人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智慧与力量,诠释着初心与使命,彰显着责任与担当。

 未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将以荣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契机,珍惜荣誉、砥砺前行,持续弘扬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在奋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争先创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谱写美丽济宁建设新篇章。

(文稿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环境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 ,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推荐文章
  •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 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丁薛祥讲话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置顶文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式全民健康生态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京ICP备2021002118号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邮政编码:100035 邮箱:stchina202408@163.com
Copyright ©2024-2025 中国式全民健康生态 All Rights Reserved